《广州日报》科技周刊第12版
与当前十分“吸睛”的人形机器人同出一源,工业机器人外观多样,操作灵活,是如今先进制造业的“主力选手”。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广东造”,而作为全国机器人生产重镇,广州机器人生产量稳居全国前三,2023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近1.5万套。经过多年蓄势蓄能,广州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也正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工业机器人到底有哪些应用和重要零部件?在现代工业中到底发挥哪些作用?未来还会有哪些应用方向?本期《科技周刊》,记者采访了相关工业机器人企业和科技应用科普基地,向大家介绍工业机器人的科学原理和前沿应用。
科学家解前沿: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最佳拍档
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机器人技术团队的吴鸿敏博士告诉记者,在如今的工业应用场景里,仍有一些工作是工业机器人没有办法做的,只能通过人工来完成。比如,对于一些柔性物体,或操作对象容易发生变形的场景,例如一些家电的总装环节,工业机器人做得比较少,因为这对于机器人的灵巧性、视觉感知的精度以及算法模型的适应性要求比较高,不能通过单一的模式进行建模。
对于这些场景,工业机器人未来要通过新技术和大模型,将感知、规划、控制、执行更好地融为一体。这样,当机器人面对容易形变的软物体操作时,机器人就能够根据看到物体的形变,去生成相应的动作,去解决传统机器人技术没有办法用到的动作。
在一些工厂,人形机器人已经与工业机器人一起进厂打工了——这两类机器人如何成为和谐的“工友”?吴鸿敏表示:“人形机器人制造的初衷就是让它能像人一样去做更复杂的工作,如果人形机器人仅仅是去做单一固定的任务,那我们确实还不如用一个单臂或双臂的工业机器人,这在成本和效率上更具优势。”
吴鸿敏表示,工业机器人大部分会被固定在工厂的某个地方,只负责自己的一道工序,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则是为了与工业机器人实现互补。将来,工业机器人将继续去做那些精度要求、重复性要求比较高的工序;人形机器人将主要应对场景变化比较大、需要柔性生产的生产线。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武威
原报道链接:
https://newspaper.gzdaily.cn/h5/html5/2025-05/14/content_877_886504.htm